中共一大在他家召开!通晓四国语言,他是马克思主义“播火者”
中共一大会议旧址在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是一幢沿街一楼一底砖木结构旧式石库门住宅,这里曾是“一大”上海代表李汉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的家。
7月30日晚的会议刚开始,法租界巡捕房的密探突然闯入会场,多数代表及时转移。随后当法国巡捕带着几名密探赶来进入室内进行搜查时,李汉俊以房主的身份用法语作答,从容应对敌人盘问,化险为夷。
李汉俊为中共建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代理书记,后于1927年12月17日被反动军阀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他被首批追认为革命烈士,毛泽东主席签署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上写着“李汉俊在大革命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刚刚过去的4月28日,是李汉俊诞辰130周年的日子。今天,就和小红(ID:hszs1921)一起走近李汉俊与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起点——
通晓四国语言
他是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
李汉俊是湖北潜江人,他很有语言天赋,精通日、英、德、法四国文字。14岁东渡日本,留学期间他饱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曾把马克思主义形象地比喻为“选择方向时候的指南针”——只要有了这个指南针,我们就可以随时施设,应机修正,不至于死守莽撞了。
1918年冬,李汉俊在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怀着救国之志抵达黄浦江畔。1919年春,结识了由鄂西来沪的同乡董必武等,彼此一见如故。1920年夏,陈独秀、李汉俊等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
李汉俊是一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人,英、法、日、德四种外文的马克思主义书刊他都可以通读,可以说,他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在当时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是出类拔萃的。
李汉俊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从事翻译和撰写工作,翻译了《马格斯资本论入门》这本著作,把抽象的说得具体生动了,把笼统的说得详细了,这本译著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他参与创办了《劳动界》这本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通俗刊物。同时,他还参加编辑《新青年》、上海《星期评论》、《共产党》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期的最重要刊物,影响了许多革命青年。
据不完全统计,1919年至1921年仅在上海的报刊上,李汉俊就发表文章和译文90多篇,堪称申城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
上世纪20年代初, 李汉俊结婚照
“李公馆”里召开中共一大
这儿后来成了“酱园”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会址系李书城、李汉俊兄弟寓所(1920年秋从白尔路三益里迁居于此)。
房屋建于1920年夏秋之间,由两排共九幢石库门房屋组成,沿马路一排五幢房屋,都是一上一下的单开间房屋,没有厢房,但每幢房屋各有一个大门、一个天井。
李汉俊及其兄李书城(同盟会发起人之一)租用望志路106号、108号为寓所,将两幢房屋的内墙打通,成为一家,人称“李公馆”。
1920年夏,李汉俊、李书城(后排左二、左三)与家人在沪合影
在筹备中共一大期间,为了方便出入和确保安全,李汉俊参与发起组建公开的新时代丛书社,把它设于即将成为会址的家中,并主持编务。
由于有新时代丛书社的掩护,李汉俊得以用出版机构需要召集学者商议出书选题的理由与巡捕、密探们巧妙周旋——既是出版机构,出入的各种人自然不会少,编者、作者在一起谈谈也顺理成章嘛!
李汉俊在申城三益里和树德里的寓所,当年皆为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后,李汉俊一家于1922年搬走,一大会议旧址租给了商户开切面、面粉店铺。
1924年,酱园老板董正昌将五幢房子租下,并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其中三幢房子改建成为“万象源酱园”。
1951年,寻访一大会址时拍摄的兴业路76号、78号房屋外墙
建国后即开始“寻址”
会议旧址1951年被踏勘确认
新中国一成立,寻找中共一大会址的工作就开始了。1951年,一大会议旧址被踏勘确认。次年,一大会址纪念馆成立,当时称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实行内部开放。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据了解,原先的陈列室很小,大约90平方米。旧址复原也比较简单,摆个桌子,布置在目前的一大会议旧址的楼上。
“一大”纪念馆里,有档案这样记载——1954年3月,纪念馆邀请李书城的妻子薛文淑和“一大”代表包惠僧前来,核查会址内部建筑结构。薛文淑指出,客厅应当在楼下,家里仅有的一张长餐桌是放在客厅里的,从来没有放到楼上去过,客厅里还有椅子、茶几和圆凳子,墙上不挂字画和照片。
1956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一大”代表董必武前来视察,他肯定地说:“当年我们开会不是在楼上,而是在楼下。会议室应该布置在楼下。”他还分析:“当时不像现在,人家有女眷,我们怎好走到楼上去开会呢?何况那时我们的会议还有外国人参加。”
随后,纪念馆进行了重新布置。
1961年,中共一大会址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正式改名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并向公众开放。
1998年,纪念馆新扩建辅助建筑,用来专门开辟陈列展厅。
1999年5月,扩建的辅助建筑竣工,外貌与一大会址建筑相仿,保留上海典型的石库门民居风格,一层为观众服务设施,设有门厅和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二层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
目前,一大会址纪念馆利用一大会址所在地的树德里原有房屋和西邻辅助建筑,占地面积1300余平方米。
来源:红色之声
出处|信仰的力量故事汇
编辑|苏 静
责编|武春霞 王宗志
编审|胡振江 杜根军
周末读史
向上滑动阅览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中华民族和国际共运史上不曾有过的“君师合一”的伟大人物?觉得好看,请点这里↓↓↓